
随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结束,中国由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开启的外交高光时刻也落下帷幕。如果说国际社会都从这次精心安排的持续数日的外交活动中看到了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挑战的话,应邀出席的外国嘉宾名单也凸显出中国最近十年来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变化,在天安门城楼上伴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右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也同习近平在讲话中所呼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令人多有困惑。
的确,中国官方媒体极力渲染这次二战结束胜利80周年庆祝活动之盛大与隆重。8月31日启动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可以说为9月3日的阅兵做了一次外交铺垫。大部分出席天津峰会的领导人也都留下出席了阅兵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席了上合组织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没有出席阅兵活动,代表联合国站在观礼台上的是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外交官李军华。而阅兵活动的主题是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印度总理莫迪时隔七年重返中国,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引发广泛关注。观察人士似乎从中看到了最近二十余年成型的美印伙伴关系至少在降温的信号。但莫迪在抵达天津之前,首先访问了缺席这次九三阅兵的日本,表达愿与日本共同维护地区安全、反对扩张的决心。然后又在天津峰会开幕前,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支持乌克兰争取和平的努力。天津峰会后,莫迪选择了离开,也没有派出任何代表出席阅兵式。日本媒体引述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称,“印度无意伤害日本”。埃及总统出席天津峰会之后离开,留下副总理作为总统特使出席阅兵式。土耳其在总统出席天津峰会后,完全缺席九三阅兵。
与十年前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相比,这次的天安门阅兵观礼台上尤其缺少西方国家代表。十年前,捷克总统和波兰众议院议长,与法国外长、匈牙利外长以及英国首相特使同台出席活动。加拿大、美国、德国、欧盟等也都由驻华使节代表出席。而十年后的今天,观礼台上,欧盟成员中,只有斯洛伐克总理和匈牙利外长前来。其它美欧国家,则既无领导人出席,也无现任官员代表。可以说这次80周年纪念反应着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巨大变化,也使得这次纪念作为世界反法新社战争组成部分的亚洲战场终战的活动多了几分偏安一隅自说自话的色彩。
如果说中国政府希冀借终战80周年纪念来传达珍爱和平的信息的话,这些应邀前来共襄盛举嘉宾名单却难以反映这种表述。这次阅兵活动可以说为因为乌克兰战争而在国际舞台空前孤立的俄罗斯和因为违反联合国决议,加速发展弹道导弹以及核武能力的朝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受到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普京不仅借天津峰会与伊朗、土耳其以及斯洛伐克领导人双边会谈,也得以在北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晤。而多年孤立于国际舞台之外,难得出国访问的朝鲜领导人更是首次借九三阅兵,在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中与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或领导人代表同框留影。
这次阅兵活动也首次让中、俄、朝三国领导人同框出场。此前观察人士认为正在成型的中俄朝轴心似乎有了更具体的表现,但与习近平在阅兵讲话中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共同体”的倡议难以合拍。俄罗斯自2022年2月底发起的全面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仍在继续,美国总统特朗普软硬兼施推动停火或和平谈判的努力始终停滞。而三年多来,中国从未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习近平在九三阅兵讲话中更完全没有提及这场战争。朝鲜近年因为穷兵黩武而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韩国和日本尤其对这个近邻对自身安全构成的威胁忧心忡忡。而在习近平与金正恩相见甚欢的场景中,看不出中方对正在发展核武器的近邻将核基地建在中朝边境附近有所不安。多年前,北京还是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重要力量,如今则似乎认可了金正恩扩充军备的努力。金正恩的高调出场也凸显出韩国的低调,韩国总统李在明亲自出访日本和美国,而只让国会议长作为总统特使出席阅兵式。与十年前韩国时任总统朴槿惠与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崔海龙同台的场景形成反差。中日关系近年来的僵持以及对这次北京阅兵活动的不同解读也显示,终战80年之后,中日两国间真正的和解尚未到来。这次九三阅兵的和平口号背后更是以中国为首的阵营与西方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