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o
Home
Explore
Religious
Music
News
Podcasts
Bible
By Genre
By Location
By Language
Download App
Log in
Sign up
Toggle Sidebar
zeno
慈濟人文志業
朵用心
Self-Improvement
Relationships
Buddhism
Daily News
Personal Journals
Mental Health
Chinese
朵用心.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眾聲喧嘩裡的極淨音
【每週一到五 上午八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bsite
Episodes
300
22 October 2025
卓越的背後有非常多挫折,樂觀、積極面對它|朱宗慶|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8
朱宗慶|卓越,就是玩真的 「如果那麼簡單,不會輪到我。」 從教書、創辦樂團、基金會到推廣音樂教育,用三十年的時間,把熱愛變成影響力。 不抱怨、不逃避,把每次挫折當作成本!因為難,才更想做到最好。 對他來說,「玩真的」不只是對音樂,也是一種對人生的誠實。 廖胤凱心理師|「愛到累垮」不是真愛,請愛惜在照顧別人的自己 「因為我愛他,所以可以不休息!」愛不是消耗,而是成為彼此力量。 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三分鐘短暫休息,也是重生。 來賓:音樂家 朱宗慶、廖胤凱心理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 min
21 October 2025
陪病家屬自己本身要健康,病人才可能健康|廖胤凱心理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7
廖胤凱心理師|別讓「愛」變成耗盡自己的理由 照顧病人不只是體力活,更是心力的考驗! 家人罹患重症時,最辛苦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陪在身邊的照顧者。 從失眠、焦慮到無助與自我懷疑,許多照顧者看似「堅強」的日常裡,其實已經筋疲力竭。 唯有先讓自己穩定健康,病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陪伴! 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更長遠的守護。 朱宗慶|沒有天才,只有一次次不放棄的練習 少年時期的朱宗慶,曾因沒有自信,只敢「趁大家不在時」練琴。 從自卑到熱愛,他一步步靠著練習與勇氣,找到打擊樂中屬於自己的節奏。 熱情,是人生最好的練功房!貴人與鼓勵,成了他在音樂路上最溫暖的節拍。 來賓:廖胤凱心理師、音樂家 朱宗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11 min
20 October 2025
迎神、慶典、活動,耳濡目染對藝術的喜歡|朱宗慶|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6
朱宗慶|從廟口到世界舞台,音樂是生命的召喚 自己是家中第一位走上藝術之路的人! 雖然家人不是專業音樂家,但叔公拉胡琴、祖父玩南胡、哥哥愛打鼓,日常的聲音成了他童年最初的音樂養分。 十三歲時,因為「喜歡」,開始學鋼琴與打擊樂,後來報考藝專,第一次落榜、第二次才錄取。 一路走來,從沒想過要成為音樂家,只是忠於那份單純的熱愛。 如今回頭看,他感恩父母當年沒有反對,而是說:「你喜歡就去考。」 那份理解與開放,成了他傳遞給學生與孩子的最好禮物。 廖胤凱心理師|守護別人,也要學會照護自己! 癌症中心的心理師,是為了陪伴病人與家屬走過生命的一段路,幫助他們找到方向。 長期付出卻看不見成效,容易導致情緒低落、失眠,甚至對生活失去力氣,使照顧者陷入「身心俱疲症候群」。 適時休息、抒發情緒、尋求協助,才能在照顧的路上,不失去愛的力量。 來賓:音樂家 朱宗慶、廖胤凱心理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11 min
17 October 2025
人生不能一直在追求,此刻的音樂讓我有美善的愛與祝福|許景淳|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5
許景淳|追求不是最終目標,你的人生能一直在追胡蘿蔔嗎? 不同年齡階段的追求與價值,就像生命中的不一樣色彩🌈。 20歲時,我們像追逐胡蘿蔔的兔子🐰一樣渴望冒險和事業成功。 30歲時,家庭和穩定成為生活的主旋律🏡。 40歲時,健康和平衡變得更重要⚖️。 50歲時,事業和家庭的成就達到巔峰🚀。 但也許當我們超過60歲時,不再需要奮力追逐,就像不必如同在馬兒身上綁蘿蔔🥕。 這是享受生命美好的時刻,並回饋社會,創造更多可能性和幸福😊🌟。 年齡不是枷鎖,而是生活多彩的筆觸🎨提醒我們要適應不同階段的價值觀和追求。 曾美智醫師|心理疾病不是脆弱,而是可以理解的科學! 「精神科是複雜,但可以簡單理解」 憂鬱症、飲食障礙都有清楚治療指引,但療程較長,需要耐心陪伴與持續治療。 東方文化常把症狀表達為身體不適,易延誤就醫,只要及時介入,大部分都能改善。 心理健康是可以被理解、支持與治療!...
12 min
16 October 2025
暴食後感到後悔?長期控制飲食,可能有未被看見的情緒|曾美智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4
曾美智醫師|暴食的背後,是未被看見的情緒 你是否曾因暴食後感到後悔? 嗜食症:短時間吃下大量食物,卻不會刻意清除,體重因此上升。 很多人就醫時,最先察覺的是情緒困擾,如焦慮或低自尊,才發現自己有飲食問題。 在台灣,嗜食症仍不夠被重視,應及早觀察與健康引導。 飲食障礙不只是控制體重,更是守護心理健康的關鍵。 你有注意過自己或身邊人的飲食行為嗎? 許景淳|戀戀風塵,不只是旋律,更是成長的印記 卓越,對於許景淳老師來說,就像是唱歌的技巧。 當他追求理想目標時,就像射箭,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像唱歌一樣,它需要抛物線,把聲音送到正確的地方。 他需要力和反力,這兩者的平衡才能讓他的聲音發出空間感;但卓越不僅僅是設定目標,他需要時刻活在當下,要學會清空小我,感受生命本質。 從十幾歲直覺創作《戀戀風塵》,拿下南特影展最佳配樂,到23歲獲得金鼎、金曲獎,再到結婚生子,他的人生選擇愛與音樂並行。...
12 min
15 October 2025
全力以赴的認真和努力,讓我回頭看到那份愛|許景淳|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3
許景淳|不要有完美人生的概念:痛,也是讓我覺察生命的方式 出生就面臨血管瘤的威脅,嬰兒時期每週從霧峰輾轉到台北,用乾冰冷療兩年。 那是一次又一次灼痛的考驗,也是她與生命最早的搏鬥。 她卻選擇坦然接受,甚至把疤痕視為母親愛的印記,提醒自己要誠懇面對當下。 在她看來,生命的美並非完美無缺,而是痛與祝福並存。 音樂、大自然與這份疼痛交織,鍛鍊出她內在的「恆定核心」,讓她在舞台上綻放最真誠的光芒。 曾美智醫師|厭食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 🌈飲食失調是補償還是懲罰🌈 「生命中其他事情都失去了控制,但至少沒有人能強迫我進食。甚至,我還追求並享受那種飢餓帶來的不適感。」 厭食症患者通常會極力約束自己進食的份量,以至於忘了「食物」是我們生活重要的能量來源! 💔...
12 min
14 October 2025
暴食失控!想吃、要吃,暴食症就像停不下來的強迫行為|曾美智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2
曾美智醫師|暴食症發作時,更像是強迫行為 飲食障礙症並不只是「吃太多」或「吃太少」,它背後隱藏的是深層的心理掙扎與對身體形象的焦慮。 暴食症患者常在短時間內失控式大量進食,隨後又因在意體重而以催吐、瀉藥等方式清除食物,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狀態不僅讓家人心疼,更使當事人陷入難以自拔的痛苦。 曾醫師提醒,規律生活、定時定量進食與專注吃飯,是改善的第一步;同時,醫師的專業陪伴與溫暖關懷,也能幫助患者逐步走向復原。 飲食障礙並非單靠意志力能解決,它需要正確認識與專業治療。讓我們一起理解並關心這群在飲食與心靈之間掙扎的朋友。 許景淳|金曲的秘密:信任天地,歌聲將自由綻放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金曲獎美聲天后許景淳始終保持著一種與大自然連結的信任,這個信任成就了她的音樂之路;就像大自然的和諧音樂,讓她感到輕鬆且自由自在。...
12 min
13 October 2025
出生在音樂與美善環境中,如何走上金曲舞台|許景淳|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1
許景淳|身在音樂之家,童年早已被音樂包圍 母親是幼教老師,天天彈琴;父親是男高音;祖父母因信仰,讓家裡每天都有詩歌與愛。 她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兩歲開始唱歌、三歲彈琴,童年早已被音樂包圍。 小學時加入 台北兒童合唱團 擔任獨唱,並隨團到海外演出,累積了豐富舞台經驗。 加上啟蒙老師 林福裕 的啟發,她領悟到音樂不只是技巧,而是能觸動人心、連結生命的力量。 許景淳分享了她如何從充滿音樂與愛的童年,走向屬於她的音樂人生。 曾美智醫師|吃出病?飲食障礙背後所隱藏的危機 「一定要很瘦才美嗎?」 飲食障礙症包含厭食症、暴食症與嗜食症,不僅影響體重與身體健康,更伴隨心理壓力與情緒困擾。 帶您了解飲食障礙的成因、診斷標準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飲食障礙症已經有清楚治療指引,也有家人朋友和專業醫療可以一起共度難關。 來賓:金曲獎美聲天后 許景淳、曾美智醫師 衛福部雙和醫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12 min
10 October 2025
心經最後那段咒語,變成節奏的感覺|鄭宗龍|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0
鄭宗龍|一段心經竟然可以找到節奏感! 林懷民老師給予編舞家鄭宗龍的啟發,不亞於他的父母。 原來俯拾即是,很多地方都可以發現節奏,用來滋養我們的生活。 陳紹祖醫師|科技介入,重新連結大腦 當藥物與心理治療不足以改善重度憂鬱症時,經顱磁刺激(TMS)成為新選擇! 協助大腦啟動功能,讓神經網絡重新運作。 對一些病人來說,這是一道通往希望的光。 來賓:編舞家 鄭宗龍、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 min
09 October 2025
憂鬱只吃鎮靜安眠藥,非治療正確觀念|陳紹祖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29
陳紹祖醫師|憂鬱只吃鎮靜安眠藥,非治療正確觀念 中重度憂鬱症往往不是自己能隱忍過去的,它會嚴重干擾日常,甚至旁人都能明顯感受到。 藥物治療就像清理大腦裡的雜草與石頭,幫助神經傳導重新連結,思考與判斷才會逐漸恢復。 鄭宗龍|嚮往的生活,保有好奇的眼睛 不敢想像失去舞台,也沒有作品的那一天...... 編舞家的靈感不是等待,而是發現與感受! 來賓: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醫師、編舞家 鄭宗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 min